地球的氧氣含量為什么要維持在21%左右?
人類現在的生存狀態,是由現在地球的自然環境決定的,現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21%的含氧環境中,而且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環境,所以人類的發展才會相對比較穩定。如果這時候的氧氣含量突然暴漲或者暴降,地球的生態環境必然會發生改變,那時候又會是一次生物大滅絕。
我們都知道氧氣對人類有好處,氧氣吸多了,身體就會更加強壯,人的生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,也需要插一個氧氣管才能夠延續生命,所以一旦地球的氧氣含量變少,人類無論從身體和智力上都會出現下降現象,如果地球氧氣含量低于5%,人類在地球上將無法生存。
那么氧氣是越多越好嗎?科學家告訴你不是的,如果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高于36%,地球上的生物氧氣吸入量就會增多,長時間吸入過多的氧氣,就會出現氧氣中毒現象,因為人類的身體狀況,只能承受21%左右的氧氣含量,吸入太多的話,也會出現“消化不良”的現象。
體格越大,需要的氧氣也就越多,所以在6500萬年前,地球氧氣含量還在30%多的時候,那時候地球會有恐龍的生存,一方面是足夠的氧氣含量可以供應恐龍龐大的身軀,另一方面,也只有龐大的恐龍,才能消化的了那么多氧氣,可想而知,在恐龍時代之前的那幾次文明,地球上的生物能有多大。